在上海這座寸土寸金、追求卓越的超一線城市,辦公室早已超越了單純的工作場所定義。它既是企業形象與文化的載體,更是吸引頂尖人才、提升運營效率、踐行社會責任的戰略要地。特別是在國家“雙碳”目標引領下,以及上海自身對城市更新和可持續發展的嚴格要求下,辦公室設計的可持續實踐已從加分項變為必答題。這不僅關乎環保責任,更直接影響企業的運營成本、員工福祉與長期競爭力。
以下是在上海踐行辦公室可持續設計的核心策略與落地要點:
* 高效空間利用: 上海高昂的租金是現實挑戰。可持續設計首先體現在“向空間要效率”。精算人均面積需求,推廣模塊化、多功能家具系統(如可升降辦公桌、靈活隔斷),鼓勵非固定工位(Hot-desking) 和 共享協作區,顯著減少閑置空間。精心規劃的動線能縮短行走距離,提升效率。
* 擁抱自然與靈活: 最大化利用自然采光(靠窗布置開放工位或協作區)和自然通風潛力(在符合規范前提下),減少對人工照明和空調的依賴。采用輕質、可移動隔斷系統(如玻璃隔斷、可拆卸屏風),取代傳統磚墻隔斷,使空間能快速響應團隊重組或業務變化,避免因頻繁裝修造成資源浪費。
* 垂直綠化與親生物設計: 巧妙利用垂直綠墻、桌面綠植、室內景觀等元素,不僅美化環境、改善空氣質量(吸收CO2、VOCs),更能有效緩解員工壓力,提升專注力與創造力。選擇適合室內光照條件的本土或低維護植物品種。
* 低碳材料優先: 嚴格篩選材料,優先選用:
* 本地化材料: 大幅減少運輸碳排放(如上海及周邊生產的竹木、環保涂料、再生金屬)。
* 可再生/可回收材料: FSC認證木材、竹材、再生金屬(鋁、鋼)、再生玻璃、再生塑料制品(地毯、家具)。
* 低隱含碳材料: 關注材料生產全過程的碳排放,選擇如低碳水泥替代品、大規格瓷磚(減少填縫劑)、天然石材(考慮運輸)。
* 循環經濟實踐:
* 利舊改造: 在上海大量城市更新項目中,對原有建筑結構、地板、部分家具進行專業評估、修復與再利用,是最高效的減碳方式。
* 租賃與模塊化家具: 采用家具即服務(FaaS) 模式或選用高度模塊化、易拆解重組的家具系統,延長使用壽命,方便未來更新迭代。
* 明確拆解與回收計劃: 設計階段就考慮未來拆除時的材料分類回收路徑,選用易于拆解且可回收率高的連接件和材料。
* 室內環境健康: 嚴控材料環保性,選用零/低VOC涂料、膠粘劑、密封劑,無醛或超低甲醛板材(如MDI膠板材),環保認證地毯(如Green Label Plus),從源頭保障室內空氣質量(IAQ),保護員工健康。
* 節能技術集成:
* 智能照明系統: 采用高光效LED燈具,結合人體感應傳感器、光照傳感器、智能分區控制,實現“人走燈滅”、按需補光。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優化設計(反光板、導光管)。
* 高效暖通空調(HVAC): 選用高能效比(COP/EER)的VRF多聯機或磁懸浮冷水機組。安裝智能溫控系統(可分區、分時控制),利用CO2傳感器聯動新風,按需調節新風量。良好的建筑保溫(高性能幕墻、內保溫)是基礎。
* 可再生能源應用: 積極利用建筑本體,在符合條件的屋頂或立面安裝光伏發電系統(BIPV),哪怕滿足部分公共區域用電也是突破。探索購買綠電。
* 水資源智慧管理:
* 節水器具普及: 強制使用一級水效認證的節水龍頭、感應龍頭、低流量馬桶/小便器、無水小便器。
* 中水與雨水回收: 在條件允許的大型項目或園區,建立中水回用系統(處理洗手等灰水用于沖廁、灌溉)。設計屋頂雨水收集系統用于綠化灌溉或景觀補水。上海降雨充沛,此點潛力巨大。
* 智能灌溉: 室外或室內綠植采用土壤濕度傳感器控制的滴灌系統。
* 健康環境營造:
* 卓越的室內空氣質量(IAQ): 除源頭控制材料外,保證充足且高效過濾(如MERV 13以上)的新風量,設置室內空氣質量監測顯示屏(實時顯示PM2.5, CO2, TVOC等),提升員工感知與信任。設置專用母嬰室、安靜電話間、冥想室等關懷空間。
* 聲光熱舒適: 通過吸音材料(天花、墻面、地毯)、隔音設計、獨立靜音艙控制噪音干擾。提供個人工位照明調節和靈活的局部采暖/制冷設備(如桌面風扇、小型取暖器),滿足個體舒適需求。設置多種類型的工作場景(專注區、協作區、休閑區)。
* 智能化運維管理:
* 樓宇管理系統(BMS): 集成整合照明、空調、安防、能耗監測等系統,實現集中監控、優化調度和故障預警。
* 物聯網(IoT)傳感器網絡: 遍布空間的傳感器實時收集占用率、溫濕度、光照度、能耗等數據,為空間優化、能源精細化管理提供依據。
* 數字化管理平臺: 員工可通過App預訂工位、會議室,調節局部環境;物業可進行能耗分析、設施報修、空間利用率統計等,持續優化運營。
* 前灘某國際企業總部: 項目獲得LEED鉑金與WELL鉑金雙認證。核心策略包括:超高比例(>95%)本地化與回收材料;全樓采用智能照明+遮陽系統聯動最大化利用自然光;先進的磁懸浮冷水機組+地板送風;室內遍布垂直綠墻與空氣質量監測屏;建立了完善的廢棄物分類與資源回收體系。
* 靜安區老廠房改造文創辦公園區: 成功保留并加固原有工業結構(大幅減碳);利用高大空間創造LOFT辦公和共享中庭(自然通風采光);大量使用回收紅磚、舊木梁作為裝飾元素;屋頂安裝光伏板供應部分公共用電;精心設計的雨水花園兼具景觀與蓄水功能。
在上海,上海辦公室設計的可持續設計絕非簡單的“綠化”點綴,而是一場融合空間效率、資源循環、技術創新、健康關懷與智能管理的系統性變革。它直接回應了城市發展的資源約束、政策導向、企業降本增效需求和人才對健康優質工作環境的渴望。
投資可持續設計,短期內是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,長期看則是提升企業韌性、降低運營成本、增強人才吸引力的明智戰略。 隨著上海在綠色建筑標準、碳排放核算等方面的政策持續加碼,可持續設計能力將成為設計機構的核心競爭力,更是企業在上海這座未來之都立足與發展的關鍵通行證。
擁抱可持續設計,不僅是在塑造一個更綠色、更健康的辦公空間,更是在主動參與和引領上海這座卓越城市向更可持續、更富韌性的未來邁進。這既是責任,也是面向未來的重大機遇。